
收拾起10年前的JAVA知识,用最古老的jsp编程,做出了针对GBase 8a的丑陋的WEB版本客户端工具。源代码为Eclipse项目,运行容器为Tomcat 8.5。
国产南大通用GBase数据库使用体验
收拾起10年前的JAVA知识,用最古老的jsp编程,做出了针对GBase 8a的丑陋的WEB版本客户端工具。源代码为Eclipse项目,运行容器为Tomcat 8.5。
南大通用GBase 8a在做比较时,如果数据类型不一致,则会根据一些规则进行自动转换。本文通过一些实际样例来探讨这些自动转换的规则是什么,本文关注点放在字符串和数字,其它类型的单独文章讨论。
本文介绍GBase 8a在数据库用户密码方面功能,包括密码构成、密码重用,密码过期,登录惩罚和禁用,为数据库安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手段。
南大通用GBase 8a提供了gcadmin 命令可以返回集群节点的IP地址/主机名,以及各个服务的状态,如果用户要循环每个IP做一些操作,需要解析该输出。本文提供一种采用grep,快捷的获得coordinator和gnode的IP地址的方法。
在linuix的Shell里运行,如果涉及到文件操作,必然要考虑当前目录是哪里? 因为不能保证用户一定在脚本所在的目录下运行。一个方案是将当前目录切换到脚本目录,另一个方案是脚本里获得脚本所在目录,然后使用绝对目录。无论哪种,都需要获得脚本所在的目录。本文介绍网上使用最多的一个方案。
linux下的grep可以对文件进行过滤,并返回匹配到的行,但有时我们只需要匹配行中的部分内容,而不是整行,一般都是用awk等对匹配行进行二次切分等。本文介绍一种用grep正则匹配模式只返回所需部分的内容,包括一行数据里匹配到多个结果。
南大通用GBase 8a在扩容操作中,当所有表已经全部重分布到新的分布策略distribution以后,老的distribution就可以用refreshnodedatamap drop删除了。 但如果此时有些表存在event,且使用的老的策略,则会出现这个错误:Can not drop nodedatamap EventLog is using distribution。此时需要将原有的event处理完成才可以继续操作。
在GBase 8a的早期版本里,扩容或者节点替换调度节点(coordinator)时,是通过本地tar打包,然后scp传输到新节点来实现的,而tar本身不支持并行,所以代码上是将打包任务按表名字分解成多个任务,发到多个调度节点执行(并行打包)。新版本支持通过rsync的方式进行更快速的高效同步。本文介绍与此有关的内容。
南大通用GBase 8a支持sudo安装,但现有版本不支持在执行sudo命令时输入密码,否则操作系统在等待密码输入[sudo] password for gbase的信息,而安装程序在等待命令返回,直到300秒的超时时间到了报错。现有解决方案是调整操作系统sudo策略,让gbase用户执行sudo时无需输入密码,包括第一次运行sudo。
南大通用GBase 8a通过LOAD方式加载时,如果有报错或者加载错误数据,会将加载日志和数据记录到连接节点的load_logs目录下。因为是用户数据,当前版本尚没有配置自动删除功能,而是建议用户在LOAD语句里将错误数据导出到用户自己指定的ftp/sftp目标服务器,自行管理。本文介绍在默认情况下,如何通过rsync命令快速清理这些日志。